为什么东北民国初年异常繁荣丨东北百年风云录

admin 看球吧 2024-02-24 46 0

  价值本身就是“需求”与“供给”形成的流动,两者互动才形成了“价值”,这个互动即资产流量,即所有权的流动。流动性是一个经济体系有活力的标志,才能创造财富增量。

  闯关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伟大的一次人口迁徙,自晚清开始,大批河北、山西、山东的移民背井离乡,来到了东北广袤的黑土地,披荆斩棘,开发蛮荒。既发展了东北的经济,也保护了边疆的领土安全。仅就吉林城周边而言,河北移民多从事商业,山西移民多从事金融业,而占比最大的山东移民则大多从事农业等强体力劳动。

  关东能让内地活不下去的贫苦农民活下去,绝大部分闯关东的人其实目的都是为了活下去,真相之一东北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是中国土地最肥沃、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,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那就是进入民国初年以后,东北的经济异常繁荣,也有不少闯关东的人并不是去种地,而是经商。

  任何时期,所有国家的人移民,只有一个目的:为了生存,为了更好的生存。无论是山东农民,还是知名教授,都是如此,上世纪东北大学的工资,曾经是中国最高,各个知名教授纷纷“闯关东”。

  宁恩承回忆说:“东北大学教授月薪三百六十元,天津南开大学二百四十元,北大、清华三百元。重赏之下必有勇夫,关内许多名人学者联袂出关不是无因的,文法学院计有黄侃、章士钊、罗文干、邱昌渭、吴柳隅、李正刚诸君;理工学院有冯祖恂、刘仙洲、梁思成、林徽因、庄长恭、王董豪、张豫生诸君;教育学院有陈雪屏、郝更生、高梓、吴蕴瑞、宋君复诸君,皆全国知名之士。”

  当年国内兵荒马乱,北平南京均不安定,北平各校经常欠薪、减薪。东北大学相对来说安定很多,常年办学经费居全国之首。东北大学在20 世纪20 年代末30 年代初进入了历史上辉煌的鼎盛时期。然而,世事难料,正值东北大学气象蓬勃、光辉璀璨之际,九一八事变一声炮响,让盛景转瞬即逝。

  讨论东北经济问题时,有人归咎于制度,有人归咎于发展环境,还有人认为是人不行。所有这些观点都没有看到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,都是机械的教条主义者,都是静态的历史观,和那些把岳飞从民族英雄中去除的人的认知一样的。

  东北百年来,无论是张作霖的军阀战争,俄国侵占,日本侵略,满洲国的水深火热,国共相争,再到新中国东北重建,东北都保持了当时世界领先的经济增长速度,这也是上世纪前三十年世界最大的移民潮的根本原因,所谓的闯关东!试想倘若东北当时是个穷地方,会有上千万的关内人冒死前去移民吗?

  经常看到媒体和影视剧中说闯关东是因为土地,只是传统观念看到的表面现象,之所以大比例种地,一个原因是清代时期,的确是很多农民过去开荒种地,第二个是因为大比例的移民是自然延续以前的农民职业。其实还有人到了东北看到了新的需求,去东北提供新的需求,有的经商、有的从事教育。也可以认为,当年的闯关东,其实和现在的人们去上海、深圳是一样的原因,就是从落后地区去发达地区找机会。中国三大移民潮,走西口、闯关东、下南洋,都是到当时认为能赚钱的地方去。

  东北当时经济异常繁荣的原因,当然本质并不是张作霖和伪满洲国的治理能力,更不可能是日俄侵略形成的,相反,日俄掠夺了大量东北的财富。东北异常繁荣的本质,和当时的上海很像,那就是逐渐的在这个地区形成了一个供需非常丰富的生态系统,需求的种类五花八门,相应供给也会自然出现。

  富裕发达的地区或者国家有一个特征:需求的种类异常丰富,所谓供需的多样性,形成了一个丰富的经济生态系统。这里的多样性,并不是单一需求的“大”,如果缺乏多样性,再大的单一需求也不会形成经济的发达。多样性的生态类似自然环境中的万类霜天竞自由。

  所有发展快于同期其他的事物似乎都有这种特征,如2000多年前的思想大爆发时期,黄河流域具有多国政治生态系统,这种复杂的系统在外部条件刺激下会自我演化,认知大爆发就诞生在这个时期。几百年前的欧洲,也是具有多国复杂的政治生态系统,在极寒的小冰河期刺激下,产生了近现代科学。

  复杂的多生态系统,加上外部大环境的刺激,是这个系统发展更快的原因。

  再如,很多人坚信爱因斯坦的大脑超越其他人,我并不这样认为。有一个栗子,一位中专毕业文科生,到了美国偶然原因(大概是找工作,找了一位天体物理学教授的实验室上班,也是打杂类的),后来就报考并不相关的专业,竟然成了天体物理学博士,还获得了重要发现,成为知名的天体物理学家。说这些并非说美国多好。而是说,适合的大环境下,比如美国的科研生态里具有多样性、复杂性,普通人也相对较容易成为其中一分子。这里面,大环境产生大科学家的原因,远远大于个体的智商。

  任意搜索看一组数据:20世纪初期,东北棉纺织品市场由外国控制,初期为美国、印度,后期为日本。在此期间,中国民族纺织业艰难发展。到1929年,中国东北纺织手工工场营口有27家、安东42家、奉天174家、铁岭253家、哈尔滨36家、长春260家,总计792家、织机7085台,年生产261.9万匹。20年代,东北出现了丝绸业。1930年有工厂17家,年产丝绸31700匹。

  东北早在上世纪20、30年代就已经是东亚的繁华的工业地区,繁荣程度超过了日本。直到1945年时东北的GDP占中国的85%,而当时内地(包括上海,台湾)GDP仅占中国整体经济的15%。东北曾经有亚洲最先进,亚洲唯一发展超过东京,曾与华盛顿齐名的长春,曾经有远东的金融中心、巴黎称为姐妹城的哈尔滨,曾经有闻名世界的工业地带--东方鲁尔沈阳。

  历史的事实是这样的,因为东北经济异常繁荣,另外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位置,才有了俄日先后争夺东北战争。

  需求突然增加,当然最早与俄国也有关系,最早就已经有各国的人在东北,尤其是后来苏联成立以后,来了大批逃亡的旧俄国人,有犹太人、有其他欧洲人,有日本人、还有关内的闯关东的。多国混居的状态,需求种类刺激出来了,后面就吸引其他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人,再去,找机会。形成正反馈了。只要一个地区,无论面积大或者小,都不是因素,而是五花八门的需求。直到日本人发动九一八,战争破坏了以前的状态。当时上海也是这样。

  如下图,1921年哈尔滨特别市,世界最大的法国新艺术建筑街区。因巴黎流行时装及运动一周后就会在哈尔滨兴起,故被称作“东方巴黎”,接收俄国的犹太难民后,被犹太人称为“东方莫斯科”。

  1927年,东北的工厂里出产的火车头,当时中国只有东北具有独自建造铁路和火车头的技术。

  1935年的长春市,参照堪培拉与巴黎设计,点状辐射的平面都市风格。1937年长春市规划地铁,电缆入地,全市普及了抽水马桶。当时是全亚洲基础设施最先进的国际化城市。如图的长春,整个城市掩映在森林之下,在世界上被称作“森林之都”。

  最惊人的一个:1927年,奉系东北军实习所女生在练习发电报,当时整个中国发往欧洲的电报,都需在奉天市(今沈阳)中转。也就是说,东北是当时中国与欧洲的信息中转站。

为什么东北民国初年异常繁荣丨东北百年风云录

为什么东北民国初年异常繁荣丨东北百年风云录

评论